10月18日,由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社科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琼皖文化对话会”在海口举行。来自安徽、海南两地社会科学界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琼台师范学院,共话琼皖两地文化传承创新,共聚社科力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高端对话环节,安徽、海南两地7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海南社科”微信公众号现将琼皖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摘要)进行分享,敬请关注。
“‘中国好人’安徽现象”的文化解码与经验启示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当代安徽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邢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向上向善的好人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08年以来,全省先后有178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上榜总人数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一,形成“‘中国好人’安徽现象”。“‘中国好人’安徽现象”主要得益于党的创新理论铸魂领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滋养和选树“中国好人”的制度创新。这一现象给我们以经验启示,就是坚持推进理论凝心聚魂,深刻把握“两个结合”;坚持深耕基层沃土,汲取源头活水;坚持完善长效机制,加大礼遇好人力度;坚持优化育人生态,打造“中国好人”品牌。
何以安徽:历史进程中的安徽文化图景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史学》总编辑、研究员方英
安徽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黄梅戏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是中华文化重要一脉、多彩一枝。本文借鉴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安徽文化的三个主要源头和四个发展阶段;重构叙事框架,从山、水、人、文四个方面展现了安徽文化的丰富内涵,揭示了中华文明中的安徽篇章;在中华文化的大视野中认识和研究安徽文化,分析探讨安徽文化的突出特性,一是富于创造力的基因,二是富于斗争精神。并指出,安徽文化蕴含着求真务实、识时顺变、勇于创新、开放包容、崇文重教、经世致用、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等精神内核,为安徽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安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安徽与海南历史上清廉名臣研究及给新时代
倡导清廉文化的启示
海南省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原二级巡视员段金连
全面地分析包拯与海瑞两位清廉名臣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北宋的包拯与明朝的海瑞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清官”,都以刚正不阿、清廉如水著称,被百姓尊称为“包青天”和“海青天”。共同点都表现在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清廉自守,生活俭朴;刚直不阿,不畏强权;心系百姓,为民请命,都成为历史上清廉文化符号。不同点在于所处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不同;性格与行事风格不同;施政重点与策略不同;结局与历史评价侧重点不同等。两位历史清廉名臣给新时代倡导清廉文化有益的启示,这在当下组织“琼皖文化对话会”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从包拯到海瑞:廉政文化的传承与当代转化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统战部副主任、教授肖月
以包拯(999~1062)与海瑞(1514~1587)为例,系统考察中国廉政文化的传承机制与历代接受谱系。研究发现:(1)包拯"关节不到"的司法伦理与海瑞"批鳞直谏"的行政勇气,共同构建了"青天"符号的双重叙事结构;(2)该符号在官方正史、民间文学、海外传播中呈现"道德化→神圣化→全球化"的三阶段演变;(3)当代廉政建设需完成从"清官崇拜"到"制度伦理"的范式转换。研究提出"双核驱动"模型,为琼皖两地共建廉洁文化协同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琼皖地方特色文化的多维解构与现代传承体系建构研究
海口经济学院副教授李崇源
海南与安徽作为中国南北地域文化的典型样本,其特色文化体系承载着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生存智慧与历史记忆。本文基于文化生态学、产业经济学与数字人文交叉视角,系统梳理琼皖两地海洋文化、黎苗文化、徽商文化、徽州建筑等核心文化形态,通过历史溯源、基因对比与现代转型分析,揭示两地文化在开放包容性、生态适应性、伦理秩序性等方面的深层共性。研究构建“数字化保护-场景化创新-网络化协同”的三维传承体系,提出基于自贸港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文化联动机制,为地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琼皖文化的现代激活需立足“海洋-山地”生态二元性,构建跨地域文化生态链,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重构与可持续发展。
琼皖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比较与文旅融合创新路径研究
琼台师范学院教授沈速
琼皖两地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鲜明的文化特质,海南的海洋文化、黎苗风情与安徽的徽州文化、江淮底蕴交相辉映。本文立足国家文化强国与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正确政治导向,深入挖掘琼皖特色文化资源禀赋,系统比较其异同及开发现状。研究发现,两地文化资源开发面临同质化倾向、生态保护压力、产业联动不足及人才匮乏等共性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以“文化基因解码+创新表达”为核心,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协同;推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与数字传播矩阵;构建“文旅+”产业生态圈,实现文化价值多元转化;创新活态传承与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区域协同与品牌联动战略等前瞻性、可操作性路径。旨在为琼皖两地激活文化生命力、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南,并为全国同类地区文化保护与创新利用贡献经验。
从海南东坡文化品牌的构建看阜阳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破局之道
阜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张馨卉
海南东坡文化是海南省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近年来,海南省在做好“传承、发展、转化、创新”的基础上,大力传承发展东坡文化,为海南文化强省建设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安徽省阜阳市素有“黄淮新区”“皖北明珠”的美誉,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多年。研究表明,海南东坡文化与阜阳欧苏文化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可以通过挖掘、整合相关资源,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文旅品牌形象。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海南东坡文化品牌的构建路径与策略,通过分析海南东坡文化的价值内涵与特点,探讨如何将其转化为品牌资源,为阜阳市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提出相应的品牌构建策略。
来源:海南省社科联